企業包班引領農會轉型新起點,專訪北投區農會總幹事謝建達

從地方守護者到轉型先行者
專訪 北投區農會總幹事 謝建達
關鍵字:企業包班・在職專班・EMBA・中信金融管理學院・日本實戰碩士學分班・日本商戰沉浸式學習
企業包班 正在成為企業與組織轉型的重要方式,在台灣,農會長期扮演著地方金融與農業推動的重要角色。然而,隨著數位金融技術崛起、社會期待 ESG 永續發展提升,加上全球化浪潮,傳統農會體系面臨服務框架與治理機制的挑戰。為突破這一窠臼,北投區農會與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合作,創新引進「企業包班」形式的在職專班訓練,透過系統化學習架構、跨單位協作與國際沉浸式體驗,全面提升幹部的戰略眼界與執行力。企業包班是這次合作的核心。
本次訪談對象是北投區農會總幹事謝建達先生,您應該不陌生,他同時擔任農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AFISC)董事長,該公司於2019年由全國農業金庫出資成立,目前已整合全國176家農漁會、717個營業據點,服務約572萬名農漁民,負責關鍵帳務系統、數位金融、資訊系統與產銷媒合平台等重大建設,深入提升農會體系的營運效能與資安能力。企業包班的影響正逐漸擴大。
謝董事長兼具農業金融治理與資訊科技整合的專業能力,他既熟稔農會組織運作,也能串起現代金融科技與地方創生的連結。在這篇專訪中,我們將深入請教謝董事長如何領導這場農會的組織轉型:從課程導入、內訓機制與跨國學習經驗,到對農會未來定位的見解,期望為企業人資與組織發展團隊提供值得借鏡的實務策略。這次的轉型策略也強調利用企業包班。

必須透過與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合作的 企業包班 在職專班,結合 EMBA 能力架構與
日本商戰沉浸式學習,才能推動組織文化升級,開啟全面轉型。
企業包班背後,是組織文化的全面升級。傳統的進修課程,大多是點狀式的學習,學員各自吸收之後,回到單位難以形成共識;外部顧問雖能提供專案建議,但往往是「單點輸入」,缺乏系統化的落地機制。農會需要的不是零散的補丁,而是一整套「由內而外的改造工程」。
透過企業包班,幹部們可以同時接受一樣的訓練與挑戰,形成共同語言與思維框架。這讓我們在內部推動變革時,不再需要耗費時間去協調彼此理解,而是能立刻進入「如何執行」的階段。再加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課程設計結合高階管理教育的架構與在職專班的實作密度,讓學習不是抽象理論,而是緊扣實際業務挑戰。這就是企業包班的優勢。
最重要的是,企業包班讓學習成為組織的「共同任務」,而不只是個人進修。當大家被放在同一個學習與演練場域中,文化就會跟著改變,這才是我們選擇包班的關鍵原因。這種轉變就是企業包班能夠提供的價值。
投資教育,是報酬率最高的轉型策略。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課程設計,以管理碩士學分課程的核心能力架構(策略、財務、風險、領導)為基礎,再結合 在職專班 的高度實作密度。課程前半段著重於建立共同的方法論,讓所有學員能在相同框架下進行思考與討論;後半段則導入各單位的實際課題,透過「市場洞察 → 會員旅程 → 流程修正 → MVP 指標」的閉環設計,逐步驗證並交付具體成果。最大的差異在於,這不只是理論輸入,而是每一階段都能透過成果驗證,確實轉化為組織可見的改變。




結語|謝建達總幹事說:「轉型不是口號,關鍵是建立能持續學習與持續交付的小團隊,讓每一季都有看得見的前進。」>
企業包班把學習與實作綁在一起,配合跨國情境的刺激,讓團隊從「維持業務」邁向「組織創新」。

想讓組織也完成這樣的轉型?
了解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企業包班與客製化在職專班方案,將 EMBA 級訓練與日本商戰沉浸式學習帶入你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