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電車到底行不行?

歐洲汽車市場變化:油電車崛起與電動車成長放緩
根據 歐洲汽車工業協會(ACEA) 的統計,2023年歐洲27國的新車登錄數量比去年增加13.9%,達到 1,054萬7,716台,這是四年來首次突破千萬輛大關。
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市場內不同車種的增長趨勢。油電混合車(HEV) 銷量增長 29.5%,表現亮眼,而 純電動車(EV) 的成長幅度卻顯著放緩。許多國家的 政府補助取消,被認為是電動車市場降溫的主要因素之一。
這一變化表明,電動車的發展可能沒有市場預期的那麼樂觀,相反,油電混合動力車正在成為更具吸引力的選擇。
電動車的未來挑戰
1. 碳中和問題:電動車並不完全環保
雖然電動車被視為「零排放」,但它的 電力來源 仍然是一大問題。
🔹 70%的電力仍來自燃燒化石燃料(註釋1),這意味著即使電動車本身不排放二氧化碳,其間接碳排放仍然很高。
🔹 如果電力來源不是 可再生能源,那麼電動車的環保效益將大打折扣,與傳統燃油車相比,碳排放的減少可能並沒有預期的顯著。
2. 電動車補助金減少,市場增長放緩
🔹 歐洲各國開始削減EV補助,例如德國和法國紛紛調整補助計劃,減少對電動車購買者的優惠,這直接影響了市場需求。
🔹 隨著政府補助縮減,電動車的購買成本變得更高,導致許多消費者轉向 油電混合動力車(HEV)或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 作為更實惠的選擇。
3. 充電基礎設施問題
電動車的普及需要 完善的充電站網絡,但目前充電設施的擴展速度 遠落後於市場需求。
🔹 歐洲部分地區充電樁密度不足,使得長途駕駛成為一大挑戰,這導致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信心降低。
🔹 充電時間較長,而現有的燃油車和油電混合車 加油速度快、續航力穩定,更符合用戶需求。
油電混合車的優勢與市場潛力
1. 成本效益高
油電混合車(HEV)比純電動車(EV)更加經濟實惠:
✔ 不需要充電設施,可以直接加油,使用上比電動車更便利。
✔ 油耗更低,以豐田 CHR 為例,其燃油消耗量僅為傳統燃油車的三分之一,大幅減少能源消耗。
✔ 維護成本較低,電動車的電池壽命與更換成本較高,而HEV的長期養護支出相對較少。
2. 市場需求增加
根據市場數據,歐洲的油電混合車銷售量已接近電動車的兩倍。這對於擅長油電技術的 日本車廠(如豐田、本田) 來說,是一個重大的市場優勢。
✔ 目前全球對油電混合車的接受度正在提升,未來這類車型可能成為主流。
✔ 這也顯示消費者在「燃油車 → 電動車」的過渡階段,更願意選擇兼具環保與便利性的混合動力車。
下一世代的主流:油電車 vs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
雖然油電車(HEV)與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都具有燃油與電能雙重驅動模式,但這兩者的機制與發展前景略有不同。
1.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的運行機制
✔ PHEV 主要依賴 電池供電,當電池電量耗盡後才會切換至燃油模式。
✔ 這類車型適合短途通勤,能夠減少燃油消耗,但在長途駕駛時,仍需充電支援。
2. 油電混合動力車(HEV)的優勢
✔ HEV 則是邊行駛邊充電,透過油電轉換減少燃油損耗,並不需要充電樁。
✔ 這使得 HEV 在使用上更靈活,不受充電基礎設施的限制。
✔ 因此,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油電混合車比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更具競爭力。
註釋1:
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一家企業或一個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經過清除二氧化碳達到平衡(衡量期間通常是一年)時,就代表達成碳中和,或是淨零排放二氧化碳(CO2)。
資料來源:https://csr.cw.com.tw/article/41933
以上文章由大前研一博士撰寫並授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人財育成中心 翻譯,本中心對以上文章負完全之責任,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
▌ 後記分享
歐洲市場的數據顯示,油電混合動力車的成長速度已超越電動車,這對於 豐田、本田等日本車企來說是重大利好。未來的汽車產業發展,將圍繞「環保、經濟效益、基礎設施完善程度」等因素進行變革。油電混合車的崛起,顯示出市場已經開始調整對純電動車的過度依賴,轉向更實際的解決方案。
而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市場變化都可能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如何抓住先機,穩固市場地位?或許,考慮報讀 在職專班 或 EMBA 是個好選擇。透過系統化進修與跨產業交流,您能更深入掌握市場趨勢,提升決策準確性與前瞻性,助您在職場中始終領先一步!
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日本實戰碩士學分班,作為由 中國信託 金控全額捐資設立,經教育部核准的正式大學,整合了中國信託集團背後的豐厚資源,設計出專為職場菁英量身打造高水準國際教育與寶貴的海外人脈,使學生可以透過精實且貼近產業需求的課程內容與活動,在職涯中突破成長。
課程中的特色活動,如獨家日本研習行程,為學員創造與日本業界精英交流的機會,透過深度互動與創意激盪,啟發創新思維。同時,也得以快速掌握重要資源,拓展事業版圖。
這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旅程,更是為職涯注入新動能、開啟國際舞台的契機,為未來成就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