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中國電動車等商品加徵關稅,根本的經濟問題無法從中解決?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與半導體加徵制裁關稅:政治與經濟影響解析
美國政府宣布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
2024年5月14日,美國政府正式宣布對中國製造的電動車、半導體、太陽能電池等產品進一步提高關稅。這些措施是在原有「對華301關稅」(註釋1)的基礎上加碼,特別是電動車關稅提升至 100%,而太陽能電池板的關稅也翻倍,影響進口商品總值高達 2.8兆日圓。
這一決策標誌著美中貿易戰進一步升級,美國政府的目標是減少中國在高科技製造領域的競爭優勢,同時保護美國國內產業。然而,這些關稅措施的影響不僅限於中美兩國,也可能波及全球供應鏈。
美國歷史上的關稅制裁對比
美國對外國進口產品加徵關稅並非新鮮事,過去也曾對日本等國家採取類似手段。然而,這次針對中國的制裁關稅明顯更加嚴厲。
-
過去對日本的關稅調整
在1980年代的美日貿易戰中,美國曾對日本汽車、電子產品等徵收懲罰性關稅,當時的關稅從 6-7% 提高至 13-20%,導致日本企業開始在美國本土設廠,以避開關稅壁壘。 -
川普政府時期的關稅政策
2018年川普政府上台後,對中國加徵的301關稅使得某些產品的關稅增至 25-50%,然而此次拜登政府的制裁範圍和力度進一步擴大,特別是電動車 100% 的關稅調整,遠超過歷史上的任何貿易政策。
這次對中國的關稅措施,不僅遠超過對日本的貿易制裁,也被視為美國政府在地緣政治和國內選舉壓力下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
關稅對美國企業與國內生產的影響
從經濟層面來看,儘管美國提高中國商品的關稅,但這並不代表美國本土製造業將會因此快速回流。主要原因包括:
-
美國國內生產成本依然高昂
即便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升至100%,在美國本土生產的成本仍遠高於中國,導致企業對於回流美國設廠興趣不高。例如,儘管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徵懲罰性關稅,但美國本土的電動車製造仍然高度依賴中國的電池和零部件供應,這使得貿易制裁無法完全取代中國產品的市場需求。 -
供應鏈的多樣化與外移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為了應對美國關稅戰,已經開始將部分生產移往東南亞,例如越南、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這些地區的製造成本雖然仍略高於中國,但遠低於美國,企業仍然能夠維持一定的成本優勢。 -
消費者承擔更高價格
提高關稅最直接的影響是進口商品的價格上漲,最終將轉嫁給美國消費者。當美國市場的電動車、太陽能產品等價格變得更高時,可能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影響相關市場的成長。
財政影響:高關稅對美國政府的潛在好處
這次的關稅政策,除了有政治與產業保護的考量外,還可能對美國財政帶來額外收入。
-
關稅帶來財政盈餘
美國政府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100%的關稅,意味著美國將從關稅中獲得大量額外收入。這筆收入可能用來填補美國日益嚴重的財政赤字,成為政府財政上的一大助力。然而,目前這一潛在好處並未受到廣泛討論,主要因為關稅的主要目標仍是經濟與政治競爭。 -
短期對選舉有利,長期未必可行
美國政府的這項政策在短期內可能會受到國內支持,特別是工會組織可能會因此表達感謝,認為這是對美國勞工利益的保護。然而,從長期來看,這些關稅措施無法解決美國產業競爭力下降的根本問題,只是短期的政治手段。
選舉影響:美國政府的政治考量
這次美國提高關稅,時間點恰好接近2024年美國總統大選,這項政策顯然與選舉考量密切相關。
-
貿易制裁能吸引工會選票
美國的鋼鐵、汽車與製造業工會一直以來對中國進口產品的低價競爭感到不滿,拜登政府此舉可能有助於拉攏這些選民,提升選情。 -
共和黨與民主黨對華政策一致
無論是拜登政府或川普政府,都認為對中國的強硬貿易政策符合美國利益,因此這項政策無論哪個黨派當選,都很可能會持續下去。 -
中美競爭加劇,難以緩和關係
這次的關稅措施可能會導致中國採取報復行動,例如對美國農產品或科技企業實施進一步限制,使中美關係更加緊張。
註釋1
301貿易調查(Section 301 filing),又被稱為301條款,是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的俗稱。是美國政府針對損害美國貿易和商業利益的外國政府的行為、政策和做法進行調查、報復和制裁的手段,其制裁措施包括採取關稅或其他進口限制、中止貿易協定項下的減讓等,是美國主打對外貿易戰的終極武器之一。
參考資料:https://www.moneydj.com/kmdj/wiki/wikiviewer.aspx?keyid=d9ef1b81-2022-4a35-b840-224459f8027d
以上文章由大前研一博士撰寫並授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人財育成中心 翻譯,本中心對以上文章負完全之責任,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
▌ 後記分享
這次美國對中國的高關稅政策,雖然能夠在短期內為美國政府帶來財政盈餘,並在政治上獲得支持,但從長遠來看,這並無法解決美中貿易的不平衡問題。
這次關稅調整是否能真正改變全球供應鏈,仍需時間驗證。然而,隨著中美關係的持續緊張,可以預見,未來幾年內,這類貿易戰手段仍將是美國政府的重要政策工具之一。
而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市場變化都可能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如何抓住先機,穩固市場地位?或許,考慮報讀 在職專班 或 EMBA 是個好選擇。透過系統化進修與跨產業交流,您能更深入掌握市場趨勢,提升決策準確性與前瞻性,助您在職場中始終領先一步!
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日本實戰碩士學分班,作為由 中國信託 金控全額捐資設立,經教育部核准的正式大學,整合了中國信託集團背後的豐厚資源,設計出專為職場菁英量身打造高水準國際教育與寶貴的海外人脈,使學生可以透過精實且貼近產業需求的課程內容與活動,在職涯中突破成長。
課程中的特色活動,如獨家日本研習行程,為學員創造與日本業界精英交流的機會,透過深度互動與創意激盪,啟發創新思維。同時,也得以快速掌握重要資源,拓展事業版圖。
這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旅程,更是為職涯注入新動能、開啟國際舞台的契機,為未來成就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