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最大的弱點:沒掌握和顧客間的聯繫

豐田汽車(Toyota)於8月28日發表將投資Uber達5億美元,其實豐田汽車在2016年就投資過Uber,且已經在共享乘車事業上面展開合作,而這次的合作則是要踏入無人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並思考以此計畫對抗Google的Waymo。想必日後如果豐田領先成功開發無人自動駕駛汽車的話,我想也可以提供服務給Waymo吧。
為什麼汽車產業巨頭會向提供共享乘車的企業或叫車APP來低頭,甚至可以說如同給對方看到自己諂媚的姿態呢?一句話來說,就是汽車製造商沒有掌握到「 顧客 」。舉例來說,我手上也持有豐田和日產的幾輛汽車,但恐怕豐田和日產都沒有詳細掌握到我手上持有他們的車輛吧。然而,提供共享乘車服務的企業卻從我手機裡的APP取得資訊,詳細掌握到我所有使用過的資料。
汽車產業現在正面臨移轉到下一個新世代的狀況,各大汽車產業巨頭卻沒有掌握到和 顧客 間的聯繫,對企業而言是非常致命的,全部都會被那些已經和 顧客 建立聯繫的企業所支配走,對消費者而言如果變成不論是使用什麼車也沒什麼差異的話,這對汽車製造商而言等於被取走性命一樣。
其實,家電製造商也是面臨同樣的情形,家電製造商一樣沒有和取得和 顧客 之間的聯繫,我不認為各個家電製造商有掌握到我擁有他們的像電視機等一樣的家電。總結來說,至今為止的製造商都是「做出東西,然後就結束了」。然而日後的世界,是最終要能叫出APP延續和顧客的聯繫,如沒有了和顧客的接點就無法生存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汽車製造商不論如何都要對Uber或是滴滴打車等進行出資,想持續蠶食這些公司下去的原因。
以上文章由大前研一博士撰寫並授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人財育成中心 翻譯,本中心對以上文章負完全之責任,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
▌ 後記分享
豐田投資Uber並進軍無人自動駕駛領域,反映出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努力彌補與顧客之間缺乏直接聯繫的劣勢。在這個數據驅動的時代,擁有顧客數據和使用習慣的共享乘車平台成為汽車製造商的強大對手。若製造商無法建立直接的客戶關係並適應新世代的需求,可能會在這場競爭中逐漸失去主導權。因此,這場合作更多像是一場求生之戰,展現了汽車產業轉型的迫切性和挑戰。
而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市場變化都可能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如何抓住先機,穩固市場地位?或許,考慮報讀 在職專班 或 EMBA 是個好選擇。透過系統化進修與跨產業交流,您能更深入掌握市場趨勢,提升決策準確性與前瞻性,助您在職場中始終領先一步!
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日本實戰碩士學分班,作為由 中國信託 金控全額捐資設立,經教育部核准的正式大學,整合了中國信託集團背後的豐厚資源,設計出專為職場菁英量身打造高水準國際教育與寶貴的海外人脈,使學生可以透過精實且貼近產業需求的課程內容與活動,在職涯中突破成長。
課程中的特色活動,如獨家日本研習行程,為學員創造與日本業界精英交流的機會,透過深度互動與創意激盪,啟發創新思維。同時,也得以快速掌握重要資源,拓展事業版圖。
這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旅程,更是為職涯注入新動能、開啟國際舞台的契機,為未來成就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