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高島屋百貨公司透過房地產賺錢的 ” 高島屋 模式 “已經過時了

日經新聞在11月9日發表了一篇標題為 “伊勢丹三越將以房地產賺錢 “的報導。報導中提到說,伊勢丹三越控股正在審查其以百貨公司業務為中心的利潤結構,目標是建立一個可以從房地產和金融業中獲得50%收益的結構。也有觀點認為,該公司也可能從這裡開始專注於發展電子商務。

 

百貨公司透過房地產賺錢是高島屋提出的戰略,時代廣場(Takashimaya Times Square)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但在我看來,這個戰略本身已經過時了。如今,百貨公司的傳統業務正在被迫改變。例如,位於大阪梅田的阪急百貨公司曾經有許多固定的顧客,他們經常乘坐阪急列車從蘆屋過來,所以總是帶來了大量固定的客人,然而,隨著人口的老齡化,可以發現到去百貨公司的人越來越少了。

 

如果我們把這些年長的、富裕的顧客視為主要目標,我們可以看到,百貨公司專注於電子商務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是如何讓老年客戶能夠在不使用電子商務的情況下在家裡購物,換句話說,需要加強的不是電子商務,而是 “外部銷售”。

 

也就是說直接到家裡,解釋產品,接受訂單,然後稍後再將產品送到家裡,這正是東京的高島屋的二子玉川店比在新宿店或日本橋店更成功的原因,因為居住那裡附近的老人較多,也就是因為”外部銷售”的原因吧。

 

鑑於圍繞百貨公司的這些情況,我認為伊勢丹三越的做法受到了質疑,如果要遵循 “高島屋模式 “透過房地產來賺錢的日子早就已經結束了,在未來,我們必須思考如何更有效地接近老年層以及富裕層客戶,他們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的弱勢群體。

 

以上文章由大前研一博士撰寫並授權中信金融管理學院人財育成中心翻譯,本中心對以上文章負完全之責任,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

相關文章

自動化可以改善日本中小企業的生產效率?

日經新聞報導,日本知名機器人大廠與大學攜手打造自動化生產系統,節省中小企業生產成本。然而,報導中的論述誤解,提高中小企業的生產性並非只靠硬體設備的升級。大企業生產性高,實際是建立在中小企業的犧牲上。解決問題應著重於提升中小企業的議價能力,而非強調導入自動化機械。

大前研一: 美國股價 上漲僅是表面

英國發佈了以「 川普 政權放棄財政規律」為標題的報導。由於川普政權的大型刺激景氣政策, 美國 的經濟在短時間加速起飛,但金融時報卻指出這樣的好景並不會長遠保持。從失業率看起來好像很低,但實際上勞動參加率相較過去全盛時期來看,呈現數字非常的低,企業的設備投資也沒有說高出歷史紀錄非常多。

大前研一:順序搞錯才致使日本外交失敗

日經新聞以「遺產外交前途渺茫」為題,發佈了一篇新聞。該新聞報導指出,雖然 安倍 政權在這次的參議院選舉中獲得勝利,但在剩下的兩年多中,要處理的棘手難題非常多。有和俄羅斯北方領土、韓國交惡的對立問題。除此之外,還有將會浮出檯面的美日貿易交涉,安倍首相的 外交 終於來到了緊要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