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圓貶值 已不是日本股市的東風

日圓貶值 已不是日本股市的東風

應該改變三十年前的認知——日圓貶值已不是日本股市的東風

日圓貶值對股市的影響已發生變化

日本經濟新聞於 2024 年 6 月 14 日 刊登了一則報導,標題為 「日圓貶值已經無法帶動出口成長,占全球出口額的比率較 1998 年銳減一半」

該報導指出,6 月 13 日公布的日經平均指數 相較於前一天 6 月 12 日,下降了 836 日圓,創下 今年第三大降幅。以往的市場預期是 「日圓貶值帶動出口,進而推升股價」,然而現在這種模式已不再適用,股市對日圓貶值的反應已與過去截然不同

為何日圓貶值不再推動股市?

1. 出口量減少,貿易競爭力下降
分析 1998 年以來日圓貶值的不同階段,可以發現 貿易行為與勞動力市場的變化,導致日圓貶值對日本經濟的 正面影響減弱

日本的 出口競爭力正在下降。1991 年,日本的出口額約為 5000 億日圓,當時與德國相當。但如今,德國的出口額已經是日本的 兩倍以上

此外,美國在 1980 年代美日貿易戰後 大幅成長,而 中國則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口國。這些變化使日本在全球貿易體系中的地位明顯下滑。

2. 供應鏈變遷導致日本出口減弱
日本企業的許多產品已經轉移到中國等地製造,即便不考慮這些被歸類為「中國出口」的商品,日本的出口能力依然大幅下降。

貿易收支的數據 來看,日本自 2010 年開始陷入貿易逆差,如今出口與進口的變動趨於 正負零,這意味著 日圓貶值對貿易的影響趨於最小,也難以對日經指數產生正面推動。

日本經濟結構已從「貿易型經濟」轉向「資本輸出型經濟」

日本的經濟模式已發生巨大變化,過去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模式已逐漸轉變為 資本輸出型經濟

1. 國際投資成為主要收入來源
如今,日本的對外直接投資與被投資企業的利息、股息等國際收支大幅增長,已經成為主要的收入來源。這意味著,日本企業不再依賴出口獲利,而是通過 全球投資與資本運作 來賺取利潤。

2. 海外收益不會立即回流至國內市場
雖然日圓貶值能提高以外幣計算的海外收益,但 這些收益大多數不會回流至日本,而是繼續投資在海外市場,因此對日本國內市場的影響有限。

3. 企業勞動力短缺導致生產成本上升
日本面臨 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這使得許多企業選擇 將生產線遷往海外,而非在日本擴大生產。即便日圓貶值,也無法帶動本土製造業出口,因為 勞動力成本高漲已成為企業在日本擴張的最大阻礙

日圓貶值時,日本應該如何應對?

面對 日圓貶值已無法帶動出口增長 的新現實,日本應該調整對貨幣政策的認識,採取更適合當前經濟環境的應對措施:

1. 政策應更加重視資本收益
日本政府應鼓勵企業 提高海外投資的回報,同時制定適合的 財政與貨幣政策,讓企業的國際投資能夠更有效地回流到日本市場,帶動國內經濟成長。

2. 產業轉型,提升科技與創新競爭力
日本需要推動 高附加值產業 的發展,例如 半導體、AI、自動駕駛、再生能源 等領域,提升全球競爭力,而非依賴過時的「貶值帶動出口」策略。

3. 改善勞動力市場,吸引外國人才
隨著人口老化與勞動力短缺的加劇,日本應該 吸引更多高技能外國人才,並放寬移民政策,以補充勞動力並提高產業競爭力。

以上文章由大前研一博士撰寫並授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人財育成中心 翻譯,本中心對以上文章負完全之責任,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

後記分享

與 1980 年代美日貿易戰的時期相比,如今的全球經濟環境已經發生劇變。日本經濟已從貿易導向轉變為資本輸出型經濟,日圓貶值對於 股市、出口與國內經濟的推動力大幅下降。

未來,日本應該放棄過時的經濟觀念,並專注於新的增長領域,例如科技、資本運作與產業升級,才能在全球市場維持競爭力。

而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市場變化都可能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如何抓住先機,穩固市場地位?或許,考慮報讀 在職專班 EMBA 是個好選擇。透過系統化進修與跨產業交流,您能更深入掌握市場趨勢,提升決策準確性與前瞻性,助您在職場中始終領先一步!

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日本實戰碩士學分班,作為由 中國信託 金控全額捐資設立,經教育部核准的正式大學,整合了中國信託集團背後的豐厚資源,設計出專為職場菁英量身打造高水準國際教育與寶貴的海外人脈,使學生可以透過精實且貼近產業需求的課程內容與活動,在職涯中突破成長。

課程中的特色活動,如獨家日本研習行程,為學員創造與日本業界精英交流的機會,透過深度互動與創意激盪,啟發創新思維。同時,也得以快速掌握重要資源,拓展事業版圖。

這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旅程,更是為職涯注入新動能、開啟國際舞台的契機,為未來成就更多可能性!

相關文章

台灣,邁向「AI島」的路途

台灣新一任總統賴清德於2024年5月20日在台北總統府舉行就職典禮,並發表演說。演說中,他表示:「現在的台灣,掌握半導體先進製程技術,站在AI革命的中心,是『全球民主供應鏈』的關鍵……將全力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促成人工智慧產業化。」賴清德還指出,台灣將利用AI技術來提升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