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管理AI用途 全球最早的人工智慧法出爐

歐洲議會通過 AI 法案:全球 AI 監管的新標準

歐洲議會於2024年3月13日通過了一項關於人工智慧(AI)開發和應用的法案(註釋1),此舉標誌著全球 AI 監管進入新的階段。長期以來,歐洲在 AI 技術的發展上被認為相較於美國和中國稍顯落後,因此,這次制定明確的規則,不僅顯示出歐洲在 AI 監管領域的領先地位,也可能對全球 AI 產業帶來深遠影響。

AI 風險分類與企業責任

該法規將 AI 風險分為四個等級,並針對每個等級對企業施加不同的義務:

  1. 無法容忍風險(Unacceptable Risk)
    • 這類 AI 技術被認為對社會有嚴重危害,因此將被完全禁止。例如,政府或企業利用 AI 進行大規模生物識別監控、情感操控或社會信用評分系統(類似中國的社會信用體系)。
  2. 高風險(High Risk)
    • 包括 AI 在關鍵基礎設施、教育、就業、法律決策及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企業必須確保 AI 系統的透明度,提供風險評估報告,並接受定期審查,以確保公平性和可靠性。例如,AI 在醫療診斷或招聘系統中的應用,若存在歧視風險,企業需負起法律責任。
  3. 有限風險(Limited Risk)
    • AI 主要用於客服聊天機器人、語音助理等領域,雖然不會直接影響個人權益,但企業仍需確保 AI 的透明性,例如明確告知使用者「這是 AI 生成的回應」。
  4. 最小風險(Minimal Risk)
    • AI 用於遊戲、娛樂等用途,風險較低,因此不需要嚴格的監管。例如,Netflix 和 Spotify 的 AI 推薦系統。

此外,法規還明確要求,所有生成式 AI 生成的圖像或內容都必須清楚標註,以防止假資訊的傳播。

歐盟 AI 法案對全球 AI 企業的影響

即使是 GAFAM(Google、亞馬遜、Facebook、蘋果和微軟)或中國的 AI 企業,如果希望在歐洲市場運營,未遵守這些規定,將面臨嚴厲的罰款措施:

  • 最高罰款金額可達違規企業年度全球銷售額的 7%
  • 或最高可處 3500 萬歐元(約 56 億日元)的罰鍰

這一數額對於任何企業而言都是巨大的威脅,因此預計各大 AI 企業將被迫調整在歐洲市場的產品策略,以符合新的規範。

美歐 AI 監管模式的對比

相較於歐盟制定全面法規來約束 AI 技術的開發與應用,美國採取的是企業自主監管的方式。AI 企業通常會自行制定規則,並通過行業標準和內部約束來確保技術的合規性。

美國政府對 AI 的監管較為寬鬆,主要依賴市場自律。例如,微軟、OpenAI 和 Google 等企業雖然有各自的 AI 安全措施,但政府並未強制要求它們採取特定的行動。這使得美國的 AI 產業發展速度更快,創新更加活躍,但也存在更大的風險,例如 AI 生成假資訊、偏見算法、隱私侵犯等問題。

相比之下,歐洲議會的 AI 法規顯然更為嚴格,並且是目前全球 AI 監管最具約束力的法律框架之一。

歐盟 AI 監管可能引發的影響

歐盟的 AI 監管政策,將對全球 AI 產業發展帶來以下幾個主要影響:

  1. 企業合規成本上升
    • AI 企業將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來確保符合歐盟的監管標準,例如建立 AI 風險評估體系、加強 AI 透明度、提供審查報告等,這可能會推高 AI 產品的開發與運營成本。
  2. 全球 AI 監管標準趨向統一
    • 由於歐盟市場的重要性,許多 AI 企業將不得不調整產品以符合歐盟的規範,這可能促使其他國家參考歐盟的法規,制定類似的 AI 監管政策。例如,加拿大、澳洲等國家可能會效仿歐盟,推出相似的 AI 監管框架。
  3. 歐洲 AI 企業的競爭優勢
    • 由於歐洲本土 AI 企業將從一開始就受到法規的約束,因此它們將更容易適應新的監管環境。相較之下,美國和中國的 AI 企業需要進行更多調整,這可能讓歐洲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4. AI 技術發展速度可能放緩
    • 嚴格的監管可能會減緩 AI 技術的發展速度,特別是在創新領域。例如,一些 AI 企業可能會因為擔心法規風險,而放棄某些高風險應用的開發。

未來展望:AI 監管的全球趨勢

隨著 AI 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何平衡創新與監管將成為全球各國面臨的共同挑戰。未來,全球 AI 監管可能朝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 建立國際 AI 監管標準
    • 由於 AI 的應用範圍跨越國界,各國政府可能會合作制定全球統一的 AI 監管標準,以避免監管碎片化問題。例如,聯合國、G7 或 OECD 可能會推動 AI 監管國際協議。
  2. 企業與政府的合作加深
    • 企業將與政府加強合作,共同制定 AI 監管框架,確保 AI 的發展既符合道德標準,又能促進技術創新。
  3. AI 透明度與責任機制
    • AI 企業需要提高 AI 產品的透明度,確保所有 AI 生成內容都有明確標示,並建立相應的責任機制,以應對 AI 可能帶來的法律與道德風險。

註釋1

人工智慧法案最高風險有像是生物辨識歸類系統,臉部辨識資料庫,情緒便是或根據個人特性或行為進行社會評分等等。

除此之外,此法也是為了防止利用AI挖掘使用者的弱點而生。

至於一般用途形的AI,此法要求須要有透明度,並尊重著作權法規,由AI生成的圖需要明確標誌就屬於這類型的規範。

 

參考資料:

https://pcm.tipo.gov.tw/PCM2010/PCM/commercial/01/yet2.aspx?aType=1&Articletype=1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685345

 

以上文章由大前研一博士撰寫並授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人財育成中心 翻譯,本中心對以上文章負完全之責任,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

後記分享

歐洲議會此次通過的 AI 監管法案,將對全球 AI 產業帶來深遠影響。該法案不僅明確區分 AI 風險等級,對企業提出了嚴格的合規要求,還可能促使全球 AI 監管標準向歐洲靠攏。

然而,如何在監管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仍然是一項重大挑戰。未來,各國政府與 AI 企業需要共同努力,以確保 AI 技術的發展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保護社會安全與公平性。

歐盟的 AI 監管模式,是否會成為全球標準?這將是未來 AI 發展的一大關鍵議題。

而身處瞬息萬變的時代,任何市場變化都可能帶來全球性的影響。如何抓住先機,穩固市場地位?或許,考慮報讀 在職專班 EMBA 是個好選擇。透過系統化進修與跨產業交流,您能更深入掌握市場趨勢,提升決策準確性與前瞻性,助您在職場中始終領先一步!

而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的日本實戰碩士學分班,作為由 中國信託 金控全額捐資設立,經教育部核准的正式大學,整合了中國信託集團背後的豐厚資源,設計出專為職場菁英量身打造高水準國際教育與寶貴的海外人脈,使學生可以透過精實且貼近產業需求的課程內容與活動,在職涯中突破成長。

課程中的特色活動,如獨家日本研習行程,為學員創造與日本業界精英交流的機會,透過深度互動與創意激盪,啟發創新思維。同時,也得以快速掌握重要資源,拓展事業版圖。

這不僅是一次學習的旅程,更是為職涯注入新動能、開啟國際舞台的契機,為未來成就更多可能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