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 不是第一次動用 關稅 解決問題了!結局卻屢屢重演?

美國 不是第一次動用 關稅 解決問題了!結局卻屢屢重演?

你知道嗎?說到 美國 打 關稅 牌,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但翻開歷史,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今天讓我們一起回顧 日美貿易 談判的歷史,了解其背後的攻防與盤算。

 

一起思考:在全球產業鏈流動愈發劇烈的今日,什麼樣的貿易策略,才真正務實、具前瞻性。


▍一、紡織品:從紡織品爭端開啟的產業攻防戰—歷時17年,結果如何?

◆ 關稅 不是萬靈丹,勞動成本是關鍵

日美貿易戰的起點始於紡織產業。自1955年起,長達17年的「日美紡織談判」最終在1972年達成協議。

然而,因談判時間過長,反而加速了日本產業外移,使原本欲保護的產業無法有效重振。反映出勞動密集型產業易隨著『 成本優勢 』轉向海外的結構性特性。

結果顯示:戰後曾於日本盛極一時的紡織工業,也依循這一邏輯,出口規模逐漸下降,美國本土產業也未能真正復甦。這場歷時17年的談判,表面達成協議,實質上卻未能改變產業的衰退。


二、彩電: 日本 企業市占激增、 即使赴美設廠,也難挽頹勢

◆ 政策跟不上市場變化,保護政策落空

繼紡織之後,彩色電視成為下波焦點。

日本廠商在美國市場迅速擴張,美國品牌陷入經營困境。美國政府隨即以數量限制 加徵 關稅 施壓,迫使日本廠商赴美設廠。然而,即使日本企業如實投入美國在地生產,當地家電製造商卻已將產線轉至墨西哥等地,並未真正回流美國生產。

結果顯示:美國企業未能重拾彩電市場競爭力,市場重心進一步轉移至韓國及其他低工資國家。即便祭出貿易保護措施,美國本土業者早已撤出市場,導致保護政策落空。


▍三、橙汁牛肉:從牛肉橙汁談判看美國的通商盲點—談成了市場,卻賣不出牛肉 ?

◆ 打開了市場大門,卻沒有走進市場裡

緊接著的貿易議題是農產品,尤以牛肉與橙汁談判為核心。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在談判中獲取日本的配額與 關稅 讓步,但實際上,進口的牛肉卻以澳洲為主,美國未如預期受惠。顯示出雖成功打開了市場,卻因價格競爭而被他國取代。

結果顯示:美國政府的通商策略往往停留在『 打開市場 』,缺乏後續的銷售措施。在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的背景下,日本自然傾向選擇價格合理、品質優良的供應國,美國農產品難享絕對優勢。


▍四、鋼鐵、汽車與半導體:民間協調下的結局

從觸發價格到產業空洞化

隨著 日美貿易 戰線持續拉長,雙方也逐步將談判重心轉向『 民間協調 』。其中,鋼鐵、汽車與半導體三大產業最具代表性。

一、鋼鐵

在鋼鐵產業,日美雙方採用民間企業間的『 觸發價格 』協議,雖一度穩定美國價格,但最終無助於美方鋼鐵產業復甦,日本企業則面臨來自其他國家的新競爭壓力。

二、汽車

汽車方面,日本廠商廣設美國工廠,創造大規模在地就業,並在美國南部與墨西哥建立完整供應鏈,每年產量突破400萬輛。然而,即使如此,美國本土汽車製造商的全球競爭力仍未恢復,市場佔有率逐漸流失。

三、半導體

半導體業更具代表性,當日本企業允許20%的海外採購並向韓國轉移技術時,反造成韓國品牌迅速崛起,成為產業新主導者。


▍反思:美國&日本該如何調整貿易策略?

◆ 美國:別走回頭路,養成高附加價值與集中開展創新

自19世紀以來,美國屢以高 關稅 保護產業,卻也導致經濟封閉與國際摩擦,甚至被認為助長二戰的爆發。

川普前總統所提出的「 關稅 促產業復興」論述,若以歷史為鑑,其成功機率相當低。並在當今全球化產業結構更為綿密的21世紀,重施舊策恐更難奏效。

一、策略一:借鑑歐洲,養成品牌化與高附加價值競爭力

歐洲企業在歐盟整合後透過開放市場,專攻高附加價值與品牌化商品,成功地避開了低價競爭。顧若無法在成本上競爭,便應轉向『 價值提升策略 』。透過產品升級與差異化創造溢價,而非依賴 關稅 保護,才是長遠之道。

二、策略二:發揮既有優勢,集中開展創新

在IT與AI等高科技領域,美國擁有全球無可匹敵的領先地位。全球市值前十的大型企業多為美國公司,人才與資金不斷匯入,創新開展高度集中。

然而,川普時代主張的『 製造業回流 』政策,卻與美國既有優勢背道而馳。試圖復興已失落的舊產業,不僅無助於帶動美國高工資環境下的就業或成本競爭,反而可能對全球經濟秩序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 日本:重建日本對美交涉的歷史論述力

面對美國長期施壓,日本過去多選擇做出重大讓步。未來,日本應非僅以「國益」作為籠統訴求,更有策略地透過合乎邏輯與歷史背景的說理來進行談判,透過回顧談判成功案例(如民間協議)與失敗經驗(如半導體配額)重新建構對美交涉邏輯。

◆ 結語:與其複製過去,不如重構未來

這篇評論所揭示的觀點,是根據2025年5月1日特別錄製之影片《日美貿易交涉四十年與川普 關稅 》節錄編輯而成。

從過往數十年貿易攻防史可見,單靠高 關稅 並無法讓產業復興。日本未來應以理性立場和整體視野參與國際談判,為經濟穩定與制度共榮發聲。

以上文章由大前研一博士撰寫並授權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  人財育成中心 翻譯,本中心對以上文章負完全之責任,歡迎轉載,但請註明出處及網址。

中信金融管理學院由中國信託金控全額捐資設立,經教育部核准依法設立的正式大學。本校充分整合中國信託集團的豐厚資源,專為職場菁英提供更高水準的國際級教育與海外黃金人脈,協助學員快速連結關鍵資源,拓展事業版圖,創造更加輝煌的職涯成就。

相關文章

數位教材製作 的5個步驟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會詳細解釋說明根據我們過去的經驗,如何依照專業的流程來接受我們客戶的委託,提供我們專業數位教材製作服務,不論你你想是要創建自己的數位學習教材,或是數位學習課程,或者是你想委外製作數位教材,可以參考這篇文章,相信應該都能有相當程度的助益。

PM 五大核心技能(三): 溝通 技巧

有人說 專案經理 就像演說家,每天周遊在各單位之間進行遊說;也有人說專案經理像政治家,試圖在各方角力中周旋出解方。這些說法或許各有其道理,因為 專案經理 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要與人 溝通 ,說服人接受或驅動人做事。於是,溝通技巧 成了專案經理的必備技能。

PM 五大核心技能(一):管理能力

想成為稱職的專案經理(PM)你最需要注重的管理能力就是時程計劃的能力,而想做出完善的時程計畫需要豐富的經驗,因為你必須將專案劃分為多個階段、確切地知道每階段將花費多長時間以及需要多少人力。為了制訂切合實際的時程安排,你需要了解團隊裡每個成員的能力,依據任務和能力的差異。

學習日本商界菁英,訂出 年度目標計畫

只要你對成就的內容夠熟悉、蒐集的情報足夠多,你就該有能力定出階段性的時間點,心中也會感受到一格一格的進步感。運用 SMART 法則,你可以進一步細分多個目標,透過確定且具體的方式來提高達成的機率。任何事情我們都應該設定具體且客觀的 目標 ,來逐步驗證達成的機率。

找出關鍵,讓 年度目標計畫 不再後悔!

如果從沒想過未來,只想著一天過著一天,遲早會面臨被淘汰的命運在新的一年裡,如果沒有清晰的目標和想要做的事情,其實是很難自我發展的。和去年的自己進行比較,勇敢地對自己承諾今年要達成的成就,就是你的成長。在新的一年,制定一個不會後悔的 目標計畫 吧!